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中秋与国庆“双节”同庆的美好时节,为深入响应国家“一老一小”服务号召,切实培育青年群体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充分发挥育人引领作用,指导集爱志愿服务队组织学院学生党员、退役复学学子开展“双节同庆・巧手寄情”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以爱国手工课与代际精神座谈会为核心载体,让青年群体以“中坚力量”身份承上启下,在服务中传承红色基因,让“传承”之韵在温暖互动中落地生根,彰显新时代计算机学院青年的使命担当。

指尖凝初心,红星映童心——以手工课堂播撒爱国种子
在玫瑰湾社区的爱国手工课现场,由计算机学院学生党员、集爱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伍,率先为社区小朋友及家长开展爱国主义与传统节日文化宣讲。志愿者们结合计算机学科中“数字传承红色文化”的案例,从家国情怀的时代内涵到中秋节“团圆和睦”的文化寓意,用生动易懂的语言让红色基因与传统记忆在轻松氛围中浸润心灵。
宣讲结束后,志愿者与社区家庭共同开启“红星手工创作”环节。大家巧用环保材料折叠红色五角星,每一道折痕都凝聚着对祖国的热爱,每一颗“红星”都成为青年党员与社区家庭同心向党的“红心”象征。过程中,学院志愿者耐心指导小朋友们掌握制作技巧,同时讲述五角星背后的红色故事,将爱国情融入指尖创作,让少年群体在实践中感受爱国精神的力量——这既是计算机学院青年对“红色文化从小传承”理念的践行,更体现了青年群体作为“文化传递者”引导少年成长的责任。

代际话初心,精神共传承——以座谈交流延续使命担当
与此同时,一场跨越代际的“初心与使命”精神座谈会在洪山区温情开启。此次座谈会由计算机学院统筹组织,退役复学学子、学生党员与社区退伍老兵面对面交流,搭建起“老革命精神传承”与“新青年使命践行”的桥梁。

会上,退伍老兵们结合自身保家卫国的峥嵘经历,向学院青年讲述战火纷飞年代里“坚守信仰、不负家国”的初心故事,分享退伍后仍以“党员身份”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计算机学院退役复学学子则结合军旅生涯与校园学习经历,畅谈新时代青年如何以“军人作风”深耕专业领域、以“党员身份”服务身边群众;学生党员们围绕“计算机技术赋能红色文化传播”、“青年党员在志愿服务中的先锋作用”等主题,分享实践感悟,双方在思想碰撞中实现精神共鸣。

活动尾声,学院志愿者向老兵们送上亲手编织的向日葵手作与伴手礼种子——向日葵象征着“向阳而生、坚守信仰”的精神,种子寓意着“红色精神代代相传”的希望。这份礼物不仅是节日的祝福,更是计算机学院青年对老兵精神的致敬,对“传承红色基因、延续使命担当”的坚定承诺。

承上启下显担当,志愿服务践初心
此次“双节同庆・巧手寄情”主题活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深化“党建引领志愿服务”、“红色教育融入实践育人”的生动实践。活动中,学院学生党员、退役复学学子、集爱志愿者以“中坚力量”身份,既向上承接退伍老兵的革命精神,通过座谈交流汲取信仰力量;又向下引导少年群体的成长,通过手工课堂播撒爱国种子,在“一老一小”服务中实现“承上启下的传承作用”。
未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将持续以“志愿服务”为载体,进一步搭建青年群体服务社会、传承精神的平台,引导更多青年党员、退役学子、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在服务“一老一小”、传承红色文化、助力社会发展中彰显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让爱国情怀在实践中扎根,让青年担当在传承中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