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翠柏,细雨寄哀思。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4月2日,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与咸宁两校区分别由党总支书记王珉、党总支副书记郑燕培带队,全体辅导员以及学生代表前往两地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扫活动,以庄严仪式追思英烈,用传承行动告慰忠魂。
武汉校区:独立团烈士陵园庄严肃穆
春风拂翠柏,细雨润心田。在清明节这个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里,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学生会成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于清明时节集体前往独立团烈士陵园,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清明扫墓活动,以此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晨光微露,队伍整装待发。学生们手持鲜花,神情庄重,步行前往独立团烈士陵园。沿途,大家默默无语,心中涌动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英雄的敬仰。到达目的地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巍峨耸立的烈士纪念碑,它如同一位沉默的守护者,见证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随后,学生代表拿着花束,缓缓走向纪念碑,轻轻放置在碑前,这一举动不仅是对烈士英魂的祭奠,更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全体成员随后依次上前,将手中的鲜花一一献上,每一朵花都承载着对先烈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许。

默哀时刻,陵园一片寂静,只有风声轻轻拂过,似乎在诉说着那些不朽的故事。在这庄严的氛围中,学生们闭目沉思,心中默念着对先烈的承诺:不忘历史,珍惜当下,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武汉校区:施洋烈士陵园肃穆致敬
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师生们身着整齐的服装,手持鲜花,怀着崇敬的心情,缓缓步入施洋烈士陵园。陵园内,松柏苍翠,肃穆庄严,烈士纪念碑巍峨耸立,仿佛在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祭扫活动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拉开序幕。王珉首先代表学院向烈士献花,她深情回顾了施洋烈士“为劳工谋福利、为正义发声”的革命历程,指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青年学子更要传承先烈“铁肩担道义”的精神品格,将红色基因转化为躬身实践的行动自觉。“当我们站在数字化浪潮之巅,更要以先烈为镜,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王珉的寄语引发师生们的强烈共鸣。


在全场肃穆的静默中,祭扫活动进入默哀环节。师生们垂首肃立,手中的花朵与纪念碑上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烫金大字交相辉映。一分钟的静默里,春风吹过松柏的沙沙声,仿佛在诉说光阴中未曾磨灭的信仰光芒。默哀毕,学生代表们手持素雅菊花缓步上前,将花束轻放在纪念碑基座,花瓣上的露珠折射出对英烈的深切追念。


随后展开的陵园参观成为生动的红色教育课堂。在施洋烈士事迹陈列馆,泛黄的史料、斑驳的遗物无声诉说着革命年代的烽火岁月。2023级金融专业学生李霖杰在参观后动容地说:“施洋烈士28岁就义时留下的‘劳工神圣’遗言,让我深刻感受到信仰的重量。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要传承这种精神,更要在数字经济时代开拓新的奋斗路径。”
咸宁校区:鄂南烈士陵园深情追思
同一时刻,咸宁校区的30余名师生整装出发,前往鄂南烈士陵园。陵园内,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耸立,象征着革命精神的不朽。师生们在纪念碑前列队肃立,学生代表们手捧寄托着无限敬仰与怀念的鲜花,恭敬地献于烈士墓前。祭扫仪式在一片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正式开启,全体师生通过集体默哀和鞠躬的方式,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表达了最深切的哀思与敬意。祭扫仪式圆满结束后,师生们继续参观了鄂南革命烈士纪念馆。在馆内陈列的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记录历史的照片前,大家停下脚步,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深刻学习和感悟鄂南地区革命先辈们在艰苦岁月中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



两地共鸣: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两地活动虽相隔近百里,却传递着同样的精神力量。武汉校区学子谭涛表示:“站在烈士们墓前,我仿佛看见他们为人民奔走呼号的身影,这种精神将激励我努力学习,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咸宁校区的同学们也纷纷感慨:“清扫陵园时,每一片落叶都仿佛在诉说烈士们的英勇,我们要把这份感动转化为奋斗的动力。”接下来,经济与管理学院还将组织清明民俗体验、红色电影展播等相关活动,持续深化红色文化教育,引导青年学子从英烈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此次清明祭扫活动,不仅让经管学子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更激发了大家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薪火的决心。大家纷纷表示,要铭记革命先烈的遗志,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