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我校人工智能通识课《解密人工智能:从概念到应用》第一讲在咸宁校区文体中心大礼堂正式拉开帷幕。副校长陈靓秋出席活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饶宁老师以“大模型时代下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为题给同学们讲授了一节精彩纷呈的课堂。

陈靓秋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给高等教育供给方式和创新变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近年来学校陆续出台了推进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系列措施,而本次面向2025级全体新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是学校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又一重要举措。这次课程集全校力量打造,涉及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与未来商业、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人工智能与未来工程,人工智能与艺术创新五大板块,相信同学们在课程学习中会对人工智能技术原理,发展逻辑,影响作用有着初步认知。希望大家从这里启航,规划好未来四年大学学习生活,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积极应对时代挑战。

饶宁老师的报告从“人工智能能否取代程序员?”问题出发,深入剖析了软件工程行业面临的四大难题,对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和内涵进行了全面梳理。随后又从“变与不变”角度带领同学们一起探究了软件开发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人工智能重构了软件工程的学习曲线、协作范式和开发效率,但软件工程的深层规律并未因LLM而动摇,反而在新技术背景下更显其重要性。在大模型时代,对传统的程序员需求将会转变为程序的架构师、策略师,打造未来蓝图需要思维重塑、技能重构与工作流重塑,希望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好准备,拥抱新的时代。
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任重而道远,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一场深刻的教育理念与模式的变革。当前,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面临着技术融合深度不足、师资数字素养有待提升、伦理规范亟待完善等多重挑战。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学校将秉持创新精神,系统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备卓越数字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使他们能够从容应对智能时代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