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抗战历史 熔铸家国情怀——我校组织师生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实况

作者:曹明 来源:党务工作部 时间:2025-09-03 点击量:

9月3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我校组织师生在行政楼会议室、各学院会议室、报告厅或在家通过电视、网络集中收看纪念大会现场直播,激发师生的爱国热情。

校党委书记杨世雄,校长钱建国,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校长龙明涛,副校长蒋涛、肖坤、胡柳、程胜军同党务工作部、学生工作部、教务处、团委等部门负责人在两校区行政楼会议室通过网络直播集中收看了纪念大会。各学院领导及教师在学院集中观看了纪念大会实况。学生则由辅导员组织在家观看。

上午9点整,纪念大会正式开始。80响礼炮铭记80年历史,声声礼炮为先烈鸣响,为胜利鸣响,全体师生自觉起立,行注目礼,当雄壮的国歌响彻天安门广场时,现场师生亦自发齐声高唱,眼神中满是对祖国的崇敬与自豪。接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从英勇无畏的抗战老同志方队到英姿飒爽的三军仪仗队,从屡立奇功的英模方队到威武雄壮的装备方队……师生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

阅兵仪式中,威武的徒步方队迈着铿锵步伐展现军人担当,先进的装备方队彰显国家实力,翱翔的空中梯队划破长空书写大国自信,处处彰显了我国强大的国防实力和科技水平。在雄壮的乐曲声中,每一个画面都让在场师生心潮澎湃,师生们的骄傲、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欢呼不断,不时响起阵阵热烈掌声。


观看结束,我校师生反响热烈,纷纷畅谈自己的感想。

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胡国明:作为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观看阅兵时我格外关注技术赋能国防的体现。此次阅兵中无人作战群、信息作战模块的展示,正是人工智能与军事融合的生动实践。从智能决策系统到无人装备集群协同,从精准识别到电磁对抗,这些技术背后离不开算法优化、深度学习和多模态感知的支持。大阅兵启示我们:教育需更注重交叉学科融合,强化与国防科技企业的合作,引导学生将技术应用与国家需求结合,让科研教学更贴近实战化、前沿化需求。

校团委副书记成家睿:这次大会既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激励我们爱党、爱国、拥军,增强民族自信心;也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提醒我们永葆奋斗之志、赓续红色血脉。作为一名高校共青团干部,我深受震撼、备受鼓舞。未来工作中,我将把本次大会激发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引导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行动力,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激励青年学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师党支部书记揭美琴:作为高校教师,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抗战精神在当代高校教育中具有特殊的育人价值。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那种“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那种“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的集体主义精神,都是当代青年面对时代挑战所需要的精神资源。我们要将这种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中,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汲取精神养分,在成长道路上筑牢价值根基。

教学质量管理处副处长肖大群:这是我第二次完整观看阅兵式,1984年我还是一名高一学生的时候,和家人挤在一台12英寸黑白电视机前,观看了国庆35周年阅兵式,如今40年斗转星移,国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军队现代化水平突飞猛进,这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今天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没有千千万万抗日军民的浴血奋战,就没有今天国富民强、国泰民安的美好生活。我将带着感恩的心,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履行好自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2023级计应专2班王彩滇: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深知如今的和平与繁荣来之不易。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我将以受阅将士为榜样,把这份震撼与感动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时刻牢记党员身份,立足本职岗位,以务实的作风、昂扬的斗志践行初心使命,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5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新生、退役军人张治棋:当看到阅兵各方阵以强大阵容踏过天安门广场,彰显祖国日益强大的国防力量时,我为曾经身穿戎装感到无比自豪。作为退役军人,我将把伟大抗战精神融入学习、训练、生活之中,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学校、学院爱国教育、国防教育、志愿服务活动,传承先辈精神,锤炼过硬本领,以青春智慧和力量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时代书写青年担当。

此次集体观看活动,不仅让我校师生重温了历史荣光,更激发了大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师生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教学与学习中勇毅前行,为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据悉,学校近期还将通过升国旗仪式、主题班会、党团日活动、抗战精神交流会、主题讲座等活动,大力弘扬抗战精神,用实际行动告慰抗战英烈,增强广大师生实现伟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